“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一个风流男人的至高境界,“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则是形容武将勇猛异常,取上将之头如反掌观纹一般,那么正史中有哪些武将能达此境界?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
说起历史上最有名的“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之人,肯定非我们的关二爷莫属。因为他不仅是在万军之中斩将,而且敌将还是袁绍手下第一猛将——颜良。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虽然现在关二爷经常被人诟病既无赤兔马,又无偃月刀,败走麦城,“万人敌”之名有点名不副实,但是他确实是正史中明确记载有此辉煌斩将记录的第一人。
谁还敢说关二爷不猛?
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名将,“门神”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说得就是秦琼,虽然这是演义小说之言,但历史上真实的秦琼也不遑多让。
史载,秦琼勇武过人,远近闻名。其兵器四棱金装锏,各65斤,共重130斤。金装锏虽然属于鞭类,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可以隔着盔甲将人活活砸死,杀伤力不输于刀、枪等有刃的兵器。
秦琼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征战,受创十余处。后来投奔瓦岗李密。瓦岗败亡后,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父子。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大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最后在638年去世,死后被追封为护国公。
秦琼不但能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而且还不止一次。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军之中,秦琼对此也颇为自负,“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出自《新唐书·秦琼传》)
可惜的是,这些被杀的敌将在史书中并未留下名姓,否则秦琼斩将的名气绝对超过关羽。
萧摩诃,字元胤,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一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萧摩诃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当时恰逢侯景之乱,南朝动荡,陈霸先进攻侯景之时,萧摩诃跟随姑父蔡路养率兵抵抗。史载,当时的萧摩诃年仅十九,单马出战,无人能敌。后来,蔡路养兵败,萧摩诃便归顺了陈霸先,深受器重。
陈霸先登基之后,便图谋北伐,萧摩诃也在其中。当时他跟随大都督吴明彻渡江攻打秦郡,北齐大将尉破胡率军十万抵抗。
《陈书·列传·萧摩诃传》记载,当时北齐军有一员胡人将领,箭不虚发,有百步穿杨之能,连续射杀陈军多人,陈军士气大丧。吴明彻无奈只好找到萧摩诃说:“若能射死此胡人,齐军丧气,君有关羽、张飞之名。”摩诃说:“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
吴明彻就给他描述了一番,此人身着红衣,手持皮弓,弓端有骨。然后效仿曹操,斟酒让萧摩诃喝,摩诃饮毕骑马冲出,在万军之中斩杀胡将,又杀死了十几个拦截他的齐军“大力”猛士,萧摩诃浴血奋战,如同死神一般,北齐将领和军士看到之后纷纷后撤,导致军阵涣散,退走。
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齐军“大力”十余人出战,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师退走。
——《陈书·列传·萧摩诃传》
薛仁贵在民间的声望极高,不仅有各种版本的《薛家将》评书演义,还有“良策息干戈”、“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传说。
但薛仁贵的箭术通神,以及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却不是传说,而是真有其事。
《新唐书》记载,薛仁贵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前,高宗李治在内殿赐宴,席间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当薛仁贵率军到达天山后,九姓铁勒聚兵十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此外,《旧唐书·薛仁贵传》中还记载,贞观末年,薛仁贵跟随李世民征辽东,当时的他还只是将军张士贵手下的一名骑兵。
在随后的安市之战中,张士贵帐下郎将刘君邛为被一伙高句丽军围困,情况十分凶险。薛仁贵单人独骑往救,“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救了刘君邛,薛仁贵“遂知名”。此后高句丽派遣20万大军依山结营,援救安市城。李世民则调遣大军四面出击,年轻的薛仁贵自恃骁勇,“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唐军大获全胜。
站在高坡上督战李世民见一白袍小将英勇无敌,便派人询问“先锋白衣者谁?”得知是薛仁贵后非常高兴。战斗结束后,李世民赏赐薛仁贵“马两匹、绢四十匹”,并封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调入禁卫军之中。唐军撤兵时,李世民对薛仁贵言道:“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李存孝,沙陀人,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十三太保”中的老十三,残唐五代第一猛将,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之称。
虽然《残唐演义》中的李存孝日夺八寨,夜抢三关,十八骑杀败黄巢的八万大军,一回合打趴第三条好汉王彦章,抱病生擒第四条好汉高思继这些情节都是虚构,但正史中的李存孝也足够劲爆。
《旧五代史·李存孝传》记载,李存孝“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大顺元年,唐昭宗(此时的唐朝实际上在朱温控制下)派宰相张浚统率五十万兵马伐晋,李存孝领5千骑兵救援潞州,在长子崖生擒潞州节度使孙揆,接着李存孝又率军驰援泽州。
当时佑国节度使李谠奉命率10万梁军进攻泽州,他在城下呼喊道:“旬日之内,沙陀无穴自处,相公何路求生耶!”意思就是,半月之内,沙陀人连洞穴都住不上了,李罕之(泽州守将)你还有什么活路呢?”
李存孝听后大怒,他挑选了五百精兵,绕着梁军军营呼喊道“我,沙陀求穴者,俟尔肉馔军,可令肥者出斗!”意思就是让长得肥的出战,他好用他们的肉饲军。
梁军中有一名叫邓季筠的将军,也以骁勇闻名,于是带着一万军队前来应战,李存孝手持枣阳槊冲锋在前,于万军中生擒邓季筠,梁军大败,李谠收军逃走,李存孝追击到马牢山,俘斩数万,“存孝舞槊先登,一战败之,获马千匹,生擒季筠于军中。是夜,汴将李谠收军而遁,存孝追击至马牢山,俘斩万计。”
一般来说,生擒敌将比斩首难度更高。
有“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一般给我们的印象是弱不经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因为他的词太出名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然而辛弃疾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南宋将领,而且他这个将领还很生猛。《宋史》就记载了辛弃疾怒杀叛徒的生猛二事:“义端窃印,弃疾旦夕杀之”和“安国叛逃,弃疾金营生擒”。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早就想做一个大将军保家卫国的辛弃疾毅然弃笔从戎,他在家乡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与辛弃疾一块参加义军的,还有一位他的故旧——义端和尚,结果这个义端在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惹得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辛弃疾猜测,义端盗得大印必投靠金人,于是一个人守在金营周围,果然等到了义端,义端虽然领着数人但一见到辛弃疾就怂了,别人不知道辛弃疾的勇猛,他可是知根知底,于是向辛弃疾求饶,希望饶他一命:“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可是辛弃疾一言不发,只是冷冷的看着他,于是手起,刀落,鲜血,人头。这一刀,砍出了辛弃疾“辛青兕”的外号。那一年辛弃疾22岁。
一年后,义军决定归宋。归降后,辛弃疾前脚去建康找皇帝商谈,后脚义军大营里就又出现了叛徒,他就是耿京手下大将张安国,张安国谋杀了耿京,率部分起义军投靠了金人。
当辛弃疾回到义军听说张安国谋害了耿京,一怒之下,叫了50名勇士,抄上家伙,直接往金军万人大营里冲了进去,结果金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辛弃疾就在金营中杀了个来回,投靠金人的张安国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生擒,“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这一年,辛弃疾才23岁。
“人狠话不多,社会你辛哥”,这就是南宋第一猛男辛弃疾。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