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意思是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文)

发表时间:2023-12-08 22:42:27
0 0

“死地”一词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行军作战会碰到九种地形,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而地形不同,士兵的心理状态也不同,心理状态不同,所具有的战斗力也不同。

而其中战斗力最强的,当属“死地”。

“死地”,顾名思义,指的是无处可去,没有退路的地区。

我们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实属残酷,让人不免有怜悯之心。

《孙子兵法》原话,“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仰卧者涕交颐”,意思是当奋死作战的命令下达后,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的人,无不痛哭流涕。

孙子说,作仗必胜法,叫做“投之无所往”,只有把士卒投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他们才会勇猛无比,才能爆发出超于一般的战斗力。

不看古书,着实不知如此残忍之法,竟然是古之用兵必胜法。

由此可知“置之死地而后生”所具有的能量不可估量。

无论是在用兵,商业竞争,还是在个人的人生经历,我想这句话都是适用的,但是方向要正确,方法要合理,还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状态。

谁的人生都是起起伏伏,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过关斩将。

顺则谨慎而为,但是逆,就要满怀信心,这就是“死地”给我们的启示。

“死地”和易经的“困卦”也是相通的,困者,德之辨也,大凡有作为的人,都是从困境中过来的。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流传千古的旷世名作,大都是从“死地”中脱茧而出。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凡事要同时看到两个方面,看到“死地”,同时也要看到“生地”,这样的人生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全部评论 0条
请先登录发表后评论(·ω·)
表情
发表
1页,跳至

金币

主题
最新发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