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多少人)

发表时间:2023-08-16 22:30:01
0 0

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陈介平先生就是擅长书写九种字体的书法家,且以天马行空、挥毫原创作品为乐事的沪上著名书法家。

(上图两幅为甲骨文)

(上图右侧为大篆,上图左侧为石鼓文)

(上图左侧为甲骨文,上图右侧为金文)

(上图左侧为石鼓文,上图右侧为金文)

(上图两幅为大篆)曾捏水泥刀,今在舞文墨

陈介平20多岁的时候,于1979年从江苏启东跟着一支建筑队伍来到上海谋生,从事建筑行业的小工,当上了一名泥水匠,每月的生活费40元,有余款待年终结账。他除了自己的吃销开支后,每月还要存下10元钱带回老家补贴家用,经济十分拮据。

“幼女辍学卖豆芽,打工老爸走天涯。日背砖块汗如雨,夜宿工棚霜似花。停饮酒,不喝茶,分分积攒寄娇娃。偶闲也作登楼望,万户千灯不是家。”陈介平觉得:这首诗的作者说出了当年我们第一代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知识改变命运,陈介平暗自下了决心。他在每天辛苦劳动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考入了闸北区业余大学书法大专班,毕业后他又继续读了3年提高班。

他在求学期间,对古文字、古汉语、训诂学等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头钻了进去,研究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的变化,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等多种字体达到了然于胸,下笔有神的境界。

(下图4幅为千字文小篆)

陈介平故乡的市领导曾高度评价他:“昔日小泥刀一夹,一工一元七八。今朝文人有砚,舞文弄墨。我市只有你独自一人!”

(上图4幅为百家姓隶书)

陈介平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长河中最为灿烂炫耀的一颗明珠,也是先辈书圣传承弘扬下来的重要文化财富。书法艺术对他而言是一个魂牵梦萦、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柱。

从企业家到书法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陈介平从建筑队里脱颖而出,自己组建了建筑公司。他是从泥水匠的基层活儿做起,对各项业务熟悉,加上有了大学文化的底蕴如虎添翼,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企业的生意做大了,经济好转了,但经营企业与追求艺术在时间花费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陈介平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企业郑重地转交给女儿经营。他认为:“宁可喝一碗粥,勿住黄金屋;只要能裹腹,不求千锺粟”,于是将精力全部扑在对书法艺术的热情和追求上。

上图为欧阳中石大师(右二)与陈介平(右三)合影。

上图为刘小晴恩师(左)与陈介平(右)合影。

上图为郑梅立院长(左)与陈介平(右)合影。

上图为郑梅立院长、陈介平等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作直播讲座。

陈介平先后得到了指导老师王宜明的精心指导,后又有郑梅立院长牵线搭桥,正式拜师上海著名书法大师刘小晴为先生。随后他又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第二届书法研究生班深造,得到了书法名家丁申阳、宣家鑫等教授的辅导,书法水平更是突飞猛进。

陈介平先生20多次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获奖,其中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诗词书画摄影大赛”金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国书画联展”一等奖。

有上海市侨联、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海内外中国书画精品展”金奖、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十届国际书法展优秀奖、首届“凌霄杯”中国书画大展赛金奖、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宝冶建设杯”上海市职工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等。2000年10月在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杂志社人才部主办的高级书画研究班中,陈介平的作品荣获特别奖。

陈介平为人低调平和,他撰写了一首打油诗总结一生,自谦道:不为往事忧,只为余生笑。来沪四十已成翁,未建寸功髪上霜。笔底翰墨无处卖,釜中粗粮煮粥香。瑞丰堂前品茶道,闲云轩里读文章。功名利禄浮云过,但祈平安身健康。

陈介平坦然面对生活,粗茶淡饭甘之如饴,足矣!

但陈介平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进入2023年,他计划集200多幅书法精品出版著作,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和读者共同分享书法艺术的乐趣。

人生岁月匆匆度时光,看淡身外浮云事,祝陈介平先生夕阳健康、在艺术道路上再创辉煌!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

全部评论 0条
请先登录发表后评论(·ω·)
表情
发表
1页,跳至

金币

主题
最新发表
返回顶部